天国最后的挣扎:四面包围,太平军奋战三年,但奈何大势已去
1851年的广西山村,一个考四次秀才都落榜的穷书生洪秀全,带着几个烧炭工和客家人,愣是把清朝捅了个窟窿。现在回头看,这哪是农民起义?分明是一场被逼疯的“社畜”集体跳槽,还顺手把当时最大的“公司”给砸了。
1851年的广西山村,一个考四次秀才都落榜的穷书生洪秀全,带着几个烧炭工和客家人,愣是把清朝捅了个窟窿。现在回头看,这哪是农民起义?分明是一场被逼疯的“社畜”集体跳槽,还顺手把当时最大的“公司”给砸了。
“轰”的一声闷响,南京人最怕的夏天,比往年更黑。1864年7月19日午后,太平门城墙被火药撕开二十丈口子,砖石像灰雪倒灌进城。湘军没喊“杀”,先喊“发财”,憋了三年的穷苦书生、雇农、山民,一股脑挤进缺口,刀口先指的不是士兵,是柜台、绸庄、当铺。抢红眼的人把银子
李秀成被俘后在为曾国藩写供状(即《自述》)时带着悔恨交加的心情,谈到他从天京突围出来独自逃到山中破庙因财而丧身的经过:“我命该绝,身上带有宝物,用绉沙带捆带在身,不知此日如此心迷,到破庙休息,遂将珍珠宝物吊在树下,欲宽身乘凉,不意民家寻到……,那帮百姓得我宝物
“2000 万条人命打底,就为了回答一句:农民能不能治国?”——要是这句判词当年贴在天京城门,洪秀全说不定能多看几眼,也许多点清醒。可历史没给他回头键。南方三分之一地盘在手,圣库锁银、田契烧火、孔庙改教堂,一副“新朝”毛坯房突然开盘,结果水电没通,先塌了梁。
1864年7月19日,南京城墙被火药掀翻,湘军冲进来时,洪秀全已悄悄服毒,尸体被塞进铁棺、灌桐油、烧成灰,再塞进炮弹扔进长江——“灰飞烟灭”这四个字,曾国藩亲手写进密信,却对外只说“病毙”。
“别急着羡慕草根逆袭,26岁封疆大吏、10天暴毙的湘军李臣典就是爽文反杀现场。”1864年7月19日,他点燃天京城墙下的火药,十天后在天王府床榻上全身乌青、七窍流血而亡,那年才26岁。草根靠拼命上位,却用最快方式把自己玩死——权力兑成春药,一口闷。
杨绛先生曾说:“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,到最后才知道,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。”
1854年4月,湖南靖港江面炮火连天。一支刚组建不久的湘军水师,在太平军的猛攻下身败名裂,战船被烧毁数十艘,士兵溃散如潮。帅帐中,44岁的曾国藩看着兵败如山倒的惨状,想起自己组建湘军一年多的心血付诸东流,又念及朝廷的催促、朝野的质疑,绝望之下纵身跳入冰冷的江水
大姨今天早上有一句话我跟大家分享一下,关键他们无论做什么都没有用。我们就是这么执着,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个词就是执着和认真。认真的人改变自己,执着的人能坚持。坏人做的那些事没有用,只要我们一直在路上就没有达不到的地方,所以你们再阻再弄也阻止不了。
王狗子把藏在床板下的银锭又摩挲了一遍。这是天京陷落后,他从忠王府库房里摸出来的一小块,边角还带着太平天国的暗纹。银锭冰凉,却比他在湖南老家挑粪桶时的扁担还沉——这沉,是他跟着曾国藩打了十年仗的血本,也是他此刻揣着的最后念想。
“想废掉一个人,最快的法子,就是让他沾上两样东西”,曾国藩在家书里写得那叫一个直白,鸦片和奢靡,就这十二个字,他把晚清最快的那把刀,指给了自家的孩子们看,这刀口是朝里的,先割你的意志,再割你的家国,湘军打下天京那会儿,金银堆得跟海一样,抽大烟的馆子比庙还多,他
“六朝金粉地,一朝成鬼蜮”——湘军攻破天京城的那一刻,南京城彻底跌入血火地狱。这座承载着千年繁华的古都,为何在太平天国覆灭时沦为“金陵永穷”的代名词?湘军将领曾国荃的“捷报”里藏着多少被掩盖的暴行?今天咱们就扒开历史迷雾,用亲历者赵烈文的日记为证,揭开这场被清
在中国近代史那幅波澜壮阔、满是沧桑巨变的画卷里,洪秀全宛如一颗独特而又充满争议的流星,划过清王朝摇摇欲坠的天际,短暂却耀眼,身后留下的轨迹错综复杂,引得后世不断探寻、评说。
改名70次,换遍全国所有‘府’‘都’‘京’:这座城,藏着中国最狠的逆袭!
咸丰十年冬,皖地的寒风似淬了冰的刀,卷着长江江面蒸腾的湿气,在安庆城外连绵数十里的湘军大营里打着旋儿。风过之处,营旗猎猎作响,像是无数面小鼓在敲打着将士们的耳膜,也敲打着曾国荃紧绷的神经。他率部围困这座太平天国西线重镇已逾一年,营垒外那道深达丈余的壕沟,经冬雪
咱们先从太平天国起事的根由说起,由于鸦片战争和道光末年广西连着几年闹灾,地里收不上粮,清廷的税却半分没减,州县官还跟着胥吏一起催逼,好些百姓被逼得卖儿卖女,桂平一带甚至有“草根树皮都被挖光”的说法。